(排序按照姓氏笔划,不分先后)
王艳红,女,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并完成JP及省部级项目10项,同时参与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作为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已发表30余篇高水平论文。主持省级教改项目2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获批山西省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认定1门(已推荐国一流)。作为首席指导教师,连续10年指导学生多次以西北赛区第一名的成绩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总决赛,共获得全国特等奖2项,全国一等奖8项。带领指导团队获得“中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优秀指导团队”,多次获得校级“优秀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教师”的称号。2019、2020、2023年被评为校级“优秀研究生班主任”,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2022年被评为“师德先进个人”,2023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并获得蒂斯博奖教金。
王立敏,女,中共党员,博士,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医药中间体合成;油品添加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主持参与国家、省部级、横向课题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申请国家专利9项。主讲《现代仪器分析》、《药物分析》、《药剂学》等专业课程,积极参与教师发展中心及教务处的教改项目10余项,主持山西省教育厅教改项目1项,发表教改论文4篇,荣获中北大学首届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中北大学首届教案大赛三等奖。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刘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多项;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获得山西省金奖一项,山西省银奖1项;连续4年指导“国药杯”全国大学生制药设计大赛,获全国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先后荣获化学与化工学院帝斯博奖教金、优秀工会干部、中北大学师德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王晓晴,女,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201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无机化学专业,同年进入中北大学任教。研究领域为金属-有机框架物合成及性能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级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6篇;获山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2022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
李河,男,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忻州市芥菜酱腌菜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山西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山西、河北、江西等省科技入库专家。目前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6项,合同总经费100余万元,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发表学术/教改论文50余篇,EI/SCI收录30篇,二区及以上论文22篇,入选2023年学术精要高PCSI,高被引,高下载论文,入选2023年科协双语工程结构化论文,申报/授权专利4项,参编著作1部(其中1章)。担任多个期刊编委/青年编委,国内外20余个食品及分析类期刊审稿专家。
朱海林,女,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功能性精细化学品的开发研究,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3项,横向科研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其中SCI收录18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5件。承担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教学工作。主持省级和校级教改项目5项,出版教材2部,发表教改论文3篇,获2020年中北大学优秀教案三等奖,2021年中北大学“党史教育”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一等奖,2022年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获中北大学二等奖,2022年化学与化工学院“帝斯博”奖教金获得者。
汪存东,男,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在研项目2项,国防科工局项目1项,山西省成果转化引导专项1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教学和科研论文30多篇,近三年发表SCI一区和二区TOP期刊论文3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2023年专利成果转化1项。任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课程组负责人,化工综合中心教职工党支部组织委员,主讲高分子物理、化工产品开发、高分子实验、材料化学与物理等课程,主持完成校级教改项目1项,山西省研究生教改项目1项,校级教材立项1项,并主编出版教材《高分子科学实验》,2024年参编工信部规划教材高分子物理,参入建设的高分子物理课程获评国家一流课程(排名第二),高分子实验课程学校评估为优秀(负责人),2020年提交的高分子物理线上教学案例获评教育部优秀成果奖,2022年获得学院“帝斯博”奖教金,2023年获评全国石油和化工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2023年获山西省“五小”创新大赛优秀成果二等奖。
周瑞莎,女,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功能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主持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2项。获批校级及院级教改项目5项。发表SCI论文40余篇。发表教改论文7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获化学教工党支部“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活动的“引路人”。获院级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二等奖1项,获教师“读者之星”荣誉称号。
胡楠,男,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北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党委委员、生物工程系主任、生物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副书记。长期从事生物分离工程领域的研究,特别聚焦在泡沫分离的理论和应用方面,主要研究方向包括①浮选剂的构建及应用;②植物资源提取利用;③水污染治理。主持和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项、山西省教学改革等教改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36篇,其中SCI/EI收录29篇,一区论文14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任《当代化工研究》期刊编委。获教育部首批全国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河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大学生创新创业国家级项目1项、刘鼎杯一等奖1项等。
袁志国,男,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北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术带头人、优秀青年主讲教师。从事超重力化工过程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及其工业气体高效净化技术及装备研发与应用推广工作。完成国家重点研发、基金、省攻关等科研项目48项,创新气体净化工艺,发明多种超重力装置和专用填料,形成了系列超重力高效净化技术,成功应用于山西、河南、新疆、宁夏、福建等地十余家企业的脱硫、除尘除油、脱硫除尘等重大工程中,应用效果获得企业肯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6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46项。主持的化工原理多媒体课件和实验网络课件获全国大赛二等奖和优秀奖,负责建设的《化工原理》课程被认定“山西省精品课程”,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3项。获校“十大杰出青年”、“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山西省教学基本功竞赛三等奖;2021年获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青年教学名师。入选山西省高等学校131领军人才工程、江苏省“双创人才”企业创新类。
秦秀峰,女,中共党员,硕士,辅导员。主持省部级思政课题3项、校级教改课题1项,获批中北大学“三全育人”特色品牌培育创建项目一项,发表思政论文3篇。担任制药工程系学生党支部书记,负责学院学生党建、评奖评优、学生科办公室等相关工作。作为党支部书记,不断推进组织生活规范化、教育管理制度化、监督机制完善化,提高支部组织力、战斗力,支部获批学校第二批样板党支部,并完成验收,支部于2021年获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作为辅导员和班主任,坚持“立德树人”工作理念,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经常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状况,用一言一行把党的温暖传递到学生身边,所带班级多次获评优良学风班和先进班集体,2022年被评为中北大学“优秀新媒体工作者”,2019-2020学年被评为中北大学“优秀舆情信息工作者”。
高璟,女,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项目22项,获中国膜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等各类奖项6项,发表论文53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4件,参编 “十三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著作5部,指导学生承担国家级、省级项目以及获奖9项。始终对党忠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爱岗敬业,立德树人。作为中北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超重力重点实验室教工党支部书记,协助支部获批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先后被评为太原市志愿服务先进工作者、中北大学教学评估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
焦纬洲,男,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中北大学化工综合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化学与化工学院副院长,山西省“青年三晋学者”特聘教授,中共山西省委联系服务专家,担任中国化工学会化工过程强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委员、《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期刊编委等职务。主要从事化学工程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等科研教学项目32项。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化工高等教育等国内外重要化工期刊公开发表论文200多篇,专著1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6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二等奖9项、《超重力装置》行业标准1项。出版《化工原理》等教材5部,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一等奖等荣誉。获侯德榜化工科技奖、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名师、山西省模范教师、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韩兴华,男,中共党员,博士,讲师。主持和参与各级别科研项目6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9篇。协助申报中北大学催化新材料院士工作站;参与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申报以及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工程认证的申报、受理到专家进校考查全过程材料的整理收集等。承担《科技论文阅读与写作》、《化工创新实验实训》等课程教学任务。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并多次带领化工专业大四学生到化工企业实习交流,注重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