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国务院、教育部等部门关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等文件精神,针对中北大学化工类专业的化工实践教学体系存在未能突出学生解决化工复杂工程问题的内涵、化工实践教学平台未能聚集优势学科、国家省级平台和高新企业的资源、化工实验教学模式未能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教学形态、化工师资队伍建设未能建立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机制等问题,本成果提出“基于“科研赋能”的化工类专业大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探索与实践”的思想,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国家、社会和企业输送满足所需的化工人才。
本成果基于OBE回归工程实践理念,创建“学生能力本位、科研赋能教学”的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图1);聚集产学研化工优势平台及资源,使其服务或拓展为化工实践教学平台,提供全方位服务和支撑,保障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实施;构建了多态化、科研导入式的化工实践教学模式,导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实施三层次(工程素养层、工程技术层、工程系统层)、连续化、递进式工程教育;通过四转化形成了以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和融入团队的政策,通过教师学习工程知识、进行工程实践、提高工程能力,建成了多维赋能的保障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师资队伍;完善了化工实践教学监管、评价和改进制度,推进了实践教学过程的持续改进和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持续培养。
化工类专业大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探索与实践
本成果历经4年多研究与创新实践,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优势专业、全国大学生化工类竞赛、教改、教材、双创平台、校企联合实践平台、学生获奖及双创项目等方面成绩显著,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同时,与天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展虚拟仿真教学研究,获批教育部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相关成果获批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分别与天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获批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学校承办了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Chem-E-Car竞赛、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西北赛区竞赛等比赛,全国百余所校院所到校参观和交流,成果获得了教育部、地方政府部门、同行、专家和企业的充分肯定以及媒体网络的报道,在省内外的南京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西北大学、宁夏大学、西安石油大学等高校起到很好的辐射和示范作用。